高温预警:四类人群需警惕

国家疾控局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华北南部、黄淮等区域高温风险较高。老人、孕妇、儿童、慢性病患者及户外作业人群需特别注意防暑降温和及时就医。警惕最严重的中暑类型——热射病,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降温、早送医,并做好个人防护。

7月16日消息,据报道,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与中国气象局于7月15日18时联合发布了高温健康风险预警。预计在7月15日20时至16日20时期间,华北南部、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中部和东部以及内蒙古西部和新疆等地将出现高温天气,健康风险较高,已启动黄色预警。

此次高温预警特别指出,有四类人群在高温天气下需要格外注意,以防范潜在的健康风险:

对于老年人和孕妇,建议在高温时段尽量避免外出,减少户外活动。若需外出,最好有人陪同,并在出现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对高温的适应能力减弱,而孕妇在高温环境下可能面临脱水、中暑以及对胎儿健康不利的风险。

儿童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更容易受到高温影响导致脱水和中暑。因此,同样建议儿童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减少剧烈运动,务必由成人陪伴,并及时补充水分。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在高温天气下病情容易加重。他们需要严格遵循医嘱,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并密切关注自身状况,一旦感到不适应立即就医。

从事户外作业的人群,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是中暑的高危人群。建议他们合理规划作业时间,避免在最炎热的时段工作,并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使用防暑降温用品,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穿戴透气性好的衣物和遮阳帽。

总体而言,当前的高温天气需要我们提高警惕,尤其是要防范热射病。热射病是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危及生命。

据了解,热射病虽然发病看似突然,但实际上有一个病程累积的过程。其防治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降温、早送医”。公众应提高对热射病的认识,做好针对性的防护措施,以确保平安度夏。

在室内环境中,保持良好的通风至关重要。可以借助空调、风扇等设备来降低室内温度。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饮料,避免饮用含酒精或糖分过高的饮料,以免加剧脱水。

最新高温风险预警出炉:有四类人需要注意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联系本站进行审核删除。
(0)
上一篇 4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欢迎来到AI快讯网,开启AI资讯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