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的人才黑洞效应持续,ResNet作者张祥雨投身AI大模型

AI快讯网获悉,最新出现在大模型大牛转会名单上的重磅人物,是90后AI大牛张祥雨,ResNet四位作者之一,孙剑首位深度学习博士生,未来科学大奖得主。他现在传闻已加入国产大模型独角兽阶跃星辰。

更值得关注的是,阶跃星辰,这个被称作”六小强”之一的国产大模型公司,近期似乎不止吸引了一位AI大牛。

不过,截至发稿,阶跃星辰尚未对此传闻作出明确回应。

张祥雨,ResNet四位作者之一

大模型的人才黑洞效应,还在持续,ResNet作者张祥雨,投身AI大模型

△图源:未来科技大奖官网

张祥雨是一位拥有丰富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的AI人才。2008年,他考入西安交通大学,一年后申请转专业进入软件工程专业學習。2011年,他获得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的特等奖提名奖(Finalist),创下当时西安交通大学参加该竞赛的历史最好成绩。2012年,他获得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学士学位。随后,他入选了西安交通大学与微软亚洲研究院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师从孙剑和何恺明,于2017年获得博士学位。

正是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期间,张祥雨与何恺明、孙剑、任少卿四人共同完成了著名的ResNet,他主要负责底层框架和编码工作。ResNet,即残差学习,虽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研究成果,但其核心思想——残差连接——已跨界成为现代深度学习模型的基本组件。

从开启上一次AI热潮的AlphaGo Zero,到开启最新AI热潮的ChatGPT,都体现了ResNet的影响力。AlphaGo Zero将ResNet与强化学习和蒙特卡洛搜索相结合,而ChatGPT中的Transformer网络也采用了残差连接。

ResNet的原始论文在2016年获得了CVPR最佳论文奖,并于去年与三位合作者共同获得了2023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该论文在Google Scholar上的被引用次数已超过23万,是本世纪最火的深度学习论文之一。

大模型的人才黑洞效应,还在持续,ResNet作者张祥雨,投身AI大模型
大模型的人才黑洞效应,还在持续,ResNet作者张祥雨,投身AI大模型

2016年7月,孙剑加入旷视,担任首席科学家和旷视研究院负责人。张祥雨博士毕业后也紧随导师加入旷视,其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卷积网络设计、AutoML与自动化神经网络架构搜索、深度模型的裁剪与加速。2017年至2018年,他完成了另一项代表作——移动端高效卷积神经网络ShuffleNet。

月之暗面联合创始人、算法团队负责人周昕宇也是该项目的共同一作。ShuffleNet 影响了包括苹果3D人脸解锁在内的各种手机毫秒级人脸解锁技术。2020年,张祥雨入选“AI 2000计算机视觉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第四位。此外,他的论文总引用量已超过32万次,h-index 为59,在AI领域拥有显著影响力。

大模型的人才黑洞效应,还在持续,ResNet作者张祥雨,投身AI大模型
大模型的人才黑洞效应,还在持续,ResNet作者张祥雨,投身AI大模型
大模型的人才黑洞效应,还在持续,ResNet作者张祥雨,投身AI大模型

阶跃星辰另一位备受关注的AI人才,是现任首席科学家俞刚。此前,他在腾讯担任研究总监,更早之前,他是旷视Detection组长。他于2007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2010年获得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硕士学位,随后前往南洋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袁浚菘。期间在微软研究院实习,2014年毕业后加入旷视工作,主要负责检测、分割、跟踪、骨架、动作行为等方面的研究以及算法落地工作。

俞刚在旷视期间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带队参加了2017年的COCO+Places挑战赛,获得了检测第一名和人体姿态估计第一名;2018年再次带队参加COCO+Mapillary挑战赛,获得了四项第一。他还与旷视首席科学家、旷视研究院院长孙剑合著了十篇论文。2019年底,在知乎宣布离职旷视,加入腾讯PCG光影研究室,继续从事CV相关算法及技术研究。今年,他有两篇论文被ECCV2024接收,两篇论文被CVPR接收,并担任了CVPR的区域主席。目前,俞刚的谷歌学术引用量为1.9万次。

大模型的人才黑洞效应,还在持续,ResNet作者张祥雨,投身AI大模型
大模型的人才黑洞效应,还在持续,ResNet作者张祥雨,投身AI大模型

第三位加入阶跃星辰的AI大牛是MSRA 前资深首席研究员、自然语言计算团队研究经理段楠。他主要从事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智能、代码智能、机器推理等研究,多次担任NLP/AI学术会议程序主席和领域主席,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兼职博导,天津大学兼职教授。

段楠于天津大学博士毕业后加入MSRA,师从当今NLP领域成就最高的华人之一、MSRA 前副院长周明,在MSRA 工作了17 年零9 个月。期间,他的多项研究成果成功应用到微软 AI 产品中,包括必应搜索、必应广告、微软新闻、Cortana 语音助手和微软小冰等。

他参与的微软 NüWA(女娲)多模态预训练模型一经面世就取得了八项SOTA,并担任该系列模型家族项目的研究组长和导师。 目前,段楠的 Google Scholar 被引量也接近 1.9 万次,他与微软前全球副总裁、阶跃星辰创始人 CEO 姜大昕合著了 44 篇论文,合作关系密切。

大模型的人才黑洞效应,还在持续,ResNet作者张祥雨,投身AI大模型
大模型的人才黑洞效应,还在持续,ResNet作者张祥雨,投身AI大模型

阶跃星辰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集结了张祥雨、俞刚、段楠等多位顶尖AI人才,再加上其他尚未公开的消息,可见其在人才储备方面的实力不容小觑。

这背后,主要原因在于阶跃星辰自身的优势:

  • 行业地位:阶跃星辰是公认的国产大模型创企“六小强”之一,与月之暗面、MiniMax、智谱华章、零一万物、百川智能一起,深耕基础模型领域,并因人才、技术、产品、市场认可度综合评价,估值快速跃迁至10亿美金以上。今年6月,其估值更是达到20亿美元。
  • 人才堡垒:阶跃星辰的创始人兼 CEO 姜大昕是微软前全球副总裁,其在微软的最后职衔便足以说明其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此外,阶跃星辰的数据负责人焦斌星和系统负责人朱亦博也都曾有MSRA 工作经历,在技术领域有着深厚积累。
  • 核心技术:阶跃星辰拥有自主研发的Step 系列通用大模型,以及跃问&冒泡鸭等toC 产品,正在不断投入市场并获得更大认可。

阶跃星辰对人才的吸引力是当下大模型领域“人才黑洞”现象的一个缩影,这一趋势仍在持续。在未来,更多顶尖AI人才将选择加入大模型创业公司,为这个充满潜力的领域贡献力量。

大模型的人才黑洞效应,还在持续,ResNet作者张祥雨,投身AI大模型
大模型的人才黑洞效应,还在持续,ResNet作者张祥雨,投身AI大模型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联系本站进行审核删除。
(0)
AI快讯网编辑-青青AI快讯网编辑-青青
上一篇 2024年 8月 7日 上午10:01
下一篇 2024年 8月 7日 上午10:2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欢迎来到AI快讯网,开启AI资讯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