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8日,上海利丰广场WeWork一楼接待大厅人声鼎沸。27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聚集于此,有的刚下火车,有的刚下飞机,拖着行李箱、背着背包,正有序排队进入一个线下活动。
入场后,他们围成一圈,踮起脚尖,伸长脖子,努力想看清圈内几位主角。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对小鸡词典有一丝了解,你就会像我一样,被挤在角落,只能看到前面人的后脑勺。
你可能会好奇,这是哪个爱豆的粉丝见面会吗?并非如此。圈子中心的八位主角,是曾经风靡一时的“小鸡词典”团队成员。就在一周前,他们宣布团队解散。
为了与粉丝告别,他们选择在上海举办一场线下见面会。报名人数超过1000人,最终只有270人幸运中签。现场甚至张贴了“未中签粉丝请勿聚集”的提示,可见其人气之高。
对于普通路人而言,这或许只是一场普通的聚会。但对那些见证小鸡词典成长历程的粉丝来说,这是他们与心目中团队的第一次,或许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那么,小鸡词典究竟是什么呢?它诞生于对Urban Dictionary的模仿。Urban Dictionary是一个成立于1999年的英文俚语解释网站,深受英语母语国家年轻人的喜爱。2010年,黄宇帆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期间,经常使用该网站。
他和同学“夯哥”意识到国内缺乏类似的中文解梗产品,并认为“中文互联网上的梗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圈层文化和历史背景,制作这样一个产品,也相当于记录了历史”。于是,2017年,两人共同创建了小鸡词典。用户只需输入关键词,就能了解该梗的来源、流行过程以及使用场景。
小鸡词典不仅是一个词典,更是一个社区应用,其词条由用户提交,并允许用户参与讨论。它曾帮助许多用户理解网络流行语,在当时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产品。
但市面上已经存在不少类似的解梗App和UP主,小鸡词典为何能吸引如此众多粉丝?这与其独特的成长经历和企业文化密不可分。
小鸡词典团队起初与许多创业团队一样,从零开始,默默耕耘,推广运营全靠人工搜索问题并手动答复。他们的最初目标只是达到200的日活用户。然而,一次与腾讯的合作,让QQ浏览器接入了小鸡词典的词库,直接导致日活用户暴增至20000。随后,UC、猎豹等合作方陆续加入,小鸡词典的用户量也持续攀升。团队正憧憬着社区壮大后,开展大型商业合作。一切似乎都进展顺利……
黄宇帆(中)和小鸡其他成员
夯哥回忆说,小鸡词典最基础的版本只花了一周时间就完成了。他们最初的成功源于对产品的专注和对用户需求的细致把握,这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0 年一篇关于小鸡词典的报道
直到2021年5月,小鸡词典遭遇了重大打击。他们发现某大厂App大量抄袭了小鸡词典的词条解释,甚至连带有“小鸡词典”水印的图片也未放过。为了伪装成原创,对方甚至篡改了词条提交时间,甚至出现了一些词条在流行之前就被解梗的荒谬情况。小鸡词典团队愤而起诉。
此事在当时引发了广泛关注,许多网友纷纷为小鸡词典鸣不平。
官司缠身的同时,小鸡词典团队也在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方向。他们开始在B站分享公司日常,例如“工作一半被老板带去游乐园玩”、“公司穷但大家很快乐”,这些轻松幽默的视频意外地获得了观众的喜爱,使小鸡词典转型为自媒体。
这正是小鸡词典收获大量粉丝的关键。网友们被其轻松愉快的氛围所吸引,并将其视为理想职场。小鸡词典的成功,与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密不可分:没有KPI,没有绩效考核,甚至不打卡。黄宇帆经常在员工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员工之间也相处融洽,公司活动丰富多彩。
视频里最常见弹幕
这种轻松的氛围甚至延伸到与老板的关系上,公司内部充满着轻松幽默的互动。这种反传统的管理模式,也让小鸡词典在众多公司中脱颖而出,成为网友心目中的“乌托邦”。
粉丝们甚至建议黄宇帆学习《劳动法》来保护自己,可见其企业文化的独特之处。
差评君在现场也抽到了一顶印着黄狗的帽子
小鸡词典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其轻松愉快的氛围,更在于其积极乐观的精神。2023年1月,因不可抗力因素停服后,团队并未解散,而是积极寻求转型,依靠接外包和自媒体运营维持生计。
然而,2024年11月,小鸡词典败诉,判决认为无法认定其内容曾出现在被告产品中。这个结果无疑是对团队沉重打击,但他们依旧保持着乐观积极的态度。
最终导致解散的并非仅仅是官司的失败,而是长期的营收问题。虽然转型后的自媒体运营带来了一些盈利,但扣除成本和员工工资后,公司仍然处于亏损状态。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探索,团队最终决定解散。
在文章开头所描述的告别见面会上,团队成员与400多名粉丝进行了长达9个小时的互动,共同回忆了那些美好的瞬间。
小鸡词典团队和粉丝互动
许多粉丝表达了对小鸡词典的热爱和不舍,它不仅带来了快乐,也为他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职场蓝图。
小鸡词典的解散,象征着这个曾被寄予厚望的“乌托邦”的终结。它提醒我们,即使是最理想化的企业文化,也无法完全摆脱现实的制约。然而,小鸡词典及其团队所展现出的积极乐观和对理想的追求,依然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