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科技3月22日消息,对于承载着国家航空梦想的C919大型客机,中国商飞正全力以赴,加速其生产进程。
据国内媒体报道,中国商飞本周在西安召开了供应商大会,吸引了全球航空业的目光。会上,官方首次披露了C919客机2025年至2029年的五年产能规划,展现了其宏伟的生产目标。
根据中国商飞公布的计划,C919的2025年产能目标由原定的50架/年提升至75架/年,增幅高达50%。2029年的产能目标更是达到200架/年,相较于2027年设定的150架上限,再次提升33%。2026年和2027-2028年的产能目标分别为100架和150架。
从产能规划来看,C919的目标直指空中客车A320neo系列。A320neo在全球拥有十条生产线,在2024年交付了482架。C919的雄心壮志在于跻身全球窄体客机产能的前三甲。这不仅意味着产能的扩张,也意味着中国航空制造业将迎来一次质的飞跃。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供应链的稳定,生产效率的提升等等。
专家指出,未来五年是中国商飞实现从“实验室级”到“工业级”蜕变的关键时期。中国商飞不仅需要解决“造得出”的问题,更要实现“造得快”、“造得便宜”。以单机成本为例,目前C919的制造成本约为6亿元,有望通过规模化生产降至4亿元以下,毛利率也将大幅提升,直接对标波音737MAX。成本控制是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也决定着C919在市场上的定价策略和盈利能力。
除了产能的快速提升,C919也在积极推进海外认证。据国外媒体报道,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此前在上海对C919进行了实地检查,并给出了“积极反馈”。中国相关民航机构对C919客机在2025年获得欧盟认证表示乐观。获得欧盟认证将是C919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意味着其设计和制造标准达到了国际认可的水平。
去年7月的检查是适航符合性验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欧洲航空安全局四轮认证程序中的第三步,同时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适航认证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需要飞机制造商提供大量的技术数据和验证报告,证明其产品符合安全标准。
在适航符合性验证期间,飞机制造商需要证明其产品在结构、发动机、控制系统、电气系统和飞行性能等方面均符合相关监管要求。这不仅是对飞机本身性能的考验,也是对飞机设计和制造过程的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