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in科技5月3日消息,据报道,由中铁二院设计、中铁八局承建的渝昆高铁川滇段控制性工程马鞍山隧道贯通,至此渝昆高铁川滇段隧道贯通已达24座。这一进展标志着渝昆高铁川滇段建设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胜利,为全线早日通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渝昆高铁是“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起自重庆西站,途经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和云南省,接入昆明南站,全长约700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这条高铁线路的建成,将极大地缩短西南地区与环渤海经济圈、华中地区的时空距离,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具有重要意义。考虑到西南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高铁的建设难度也相对较高,需要克服诸多技术难题。
渝昆高铁全线分段建设,分为渝宜段(重庆西至宜宾已于2024年9月29日开通运营),川滇段(宜宾至盐津南)、云南段(盐津南至昆明南站),其中川滇段设有宜宾、高县、筠连、盐津南等4个车站。分段建设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压力,缩短工期,并能根据不同路段的地质条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渝宜段的率先开通运营,也为后续路段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此次贯通的马鞍山隧道位于四川宜宾筠连县,全长4471米,为单洞双线高瓦斯隧道。隧道地质条件复杂,穿越砂岩、泥岩地层,面临岩溶、煤层瓦斯、有害气体等多重挑战。 特别是富水段和断层处泥岩遇水软化导致的隧道变形问题,给施工带来极大困难。高瓦斯隧道的施工安全风险极高,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极其严格的安全措施,并进行严密的监测和预警,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中铁八局渝昆高铁项目部常务副经理邓磊介绍,针对高瓦斯隧道施工特点,项目部严格执行瓦斯隧道“一炮三检”“三人连锁”制度,并通过信息化管控平台进行全方位监控预警,采用“护拱+径向注浆+超前帷幕注浆”的方案,解决不良地质引发变形段落的施工难题,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实现智能化减人,最终实现了全隧“零事故”安全贯通。这一系列措施充分体现了施工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重视,以及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实力。信息化管控平台的应用,也为隧道的安全施工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京昆高铁西昆公司宜宾指挥部副指挥长袁小树表示,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各参建单位坚持以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四化”支撑为手段,紧盯“三个不出、一个出”总体要求,高质量高效率推进工程建设,目前渝昆高铁川滇段隧道贯通已超85%,路基工程、桥梁工程完工均已超90%,站后“四电”及站房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工程建设整体进展顺利。从袁小树的介绍可以看出,渝昆高铁川滇段的整体建设进度非常乐观,有望按计划顺利完工。高质量、高效率的建设,也体现了中国基建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