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河南省信创与人工智能新质发展大会在郑州航空港区举办。这次大会聚焦信息技术创新应用(信创)和人工智能的融合发展,旨在推动河南省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河南省和郑州市有关领导、信创及智算产业专家、河南省重点企业和高校代表、龙芯生态链企业代表等共50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汇集了政、产、学、研各界精英,共同探讨信创产业和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
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做主旨报告。胡伟武的报告备受瞩目,他深入阐述了龙芯在自主可控芯片技术方面的战略布局和最新进展,以及对信创产业生态建设的思考。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于2013年3月7日成立,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也是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先导区。这一区域的设立,旨在充分发挥郑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航空运输优势,打造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经济增长极。
郑州航空港区位于郑州主城区东南约25公里处,地处郑州、开封、许昌交界地带,下辖17个乡镇(办事处),管辖面积已扩大至747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覆盖面积2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90万人。航空港区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人口聚集,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郑州航空港区聚焦空中丝绸之路先导区、国家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全省高质量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中原特区等“五大战略定位”,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创新创业中心、创意时尚中心、人才中心等“五大中心”,吸引了以富士康、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外知名企业入驻。 这些大型企业的入驻,为航空港区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和就业机会,也提升了区域的产业竞争力。
当前,我国信创产业在技术、产品创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CPU处理器性能基本接近国际主流水平、打破指令授权依赖,操作系统内核性能与Win10持平,华为纯血鸿蒙打破Linux内核依赖,自主可控与生态适配能力也有了极大的进步。国产CPU的性能正在逐步提升,操作系统的自主研发也取得了重要突破,这些都为信创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信创产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党政金融行业的替代已经进入快车道,100%覆盖指日可待。可以预见,随着国产软硬件的成熟和应用范围的扩大,信创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不过,在应用深化、生态规模等方面,信创产业依然有巨大的提升与完善空间。信创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技术的突破,更需要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包括应用软件、开发工具、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
【龙芯:指令系统是根基 软件生态重中之重】
龙芯中科董事长胡伟武在报告中指出,龙芯始终坚持自主研发核心IP,凭借完全自主的指令集架构和全栈生态能力,龙芯处理器解决方案在制造、能源、交通等关键行业广泛落地,自主应用带动龙芯软件生态取得长足进展。龙芯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拥有完全自主的指令集架构,这在根本上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龙芯CPU性价比高、操作系统成熟稳定等自主优势凸显,与x86和ARM并列、基于龙架构的第三套基础软件体系已经建成。龙芯的优势在于其自主可控性、高性价比以及逐步完善的软件生态,这使其在特定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胡伟武指出,对于信息产业来说,作为计算机软硬件之间沟通语言的CPU处理器指令系统可以说是根系统的“主根”,也就是基石的基石。指令系统是CPU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决定了CPU的功能和性能,对于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我国而言尤为如此,打个比方就像是我们可以用英文沟通、撰写,但不可能用英文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 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实现自主可控,避免受制于人。
目前国际主流乃至我国信息产业的绝大部分都是基于x86、Arm两种指令系统的,在此基础上的Windows、Android系统也不属于我们。 这意味着我们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依赖性。
要想转换指令系统,尤其是开发真正属于自己的指令系统,可谓难比登天,远比更换IP、制程工艺要难得多。 开发一套全新的指令系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并且需要克服许多技术难题。
但是,龙芯知难而上,选择了这条最难的路,2020年推出了自己的指令系统龙架构(LoongArch),指令、IP、工艺全部实现自主,真正摆脱了国外技术授权和供应链。 龙架构的推出,标志着龙芯在自主可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长远来看,这甚至可以说是我国自主信息产业唯一的活路。 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有了优秀的硬件,还需要同样优秀的系统和软件生态,才能真正做到好用。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只有软硬件协同发展,才能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
经过多年建设,龙芯已经得到了整个生态链条的全面认可与支持,比如上游开源软件方面,可以基于龙架构直接构建完整的操作系统。 越来越多的软件厂商和开发者开始关注和支持龙芯平台,这为龙芯生态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系统厂商及社区方面,统信、麒麟、欧拉、龙蜥、开源鸿蒙、Debian、Alpine等等都已经完善支持龙芯。 这些操作系统的支持,为龙芯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基础应用方面,日常办公、沟通所需的软件都已全面覆盖龙芯平台,WPS、微信、QQ、钉钉、腾讯会议、腾讯视频、美图、搜狗输入法、百度网盘、网易云音乐、Codesys等等,有的还是专门开发的适配版本。 常用软件的适配,极大地提升了龙芯平台的可用性。
比如开源鸿蒙,只用3个月就完成了5.0版标准系统向龙架构的迁移,适配方舟编译器和运行时的全部四种执行模式,开发和适配鸿蒙图形栈,开发、移植和适配数十个基础库。 这充分体现了龙芯平台良好的兼容性和可移植性。
再比如Alpine Linux,作为云计算领域最重要的基础系统,2024年12月发布的3.21版本开始原生支持龙架构,而从第一个不停提交到正式发布,只用了区区14个月——要知道,RISC-V架构这个过程用了长达65个月,也就是几乎5年半。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龙芯生态建设的快速推进。
一路走来,龙芯的自主化应用生态一步一个脚印,持续铺开。 龙芯的发展历程,是一部自主创新的奋斗史。
早在“十二五”期间,龙芯就在国家战略装备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十项重大科技进展中有七项都能看到龙芯的身影,包括载人航天(天宫空间站)、卫星导航(北斗)、探月探火(嫦娥/天问)、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大飞机。 这些应用,充分体现了龙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这些都属于封闭的工控类应用,生态软件比较单一,更注重安全性、可靠性,而随着龙芯性价比的不断提高,工控类应用逐渐开放,龙芯的出货规模达到了几百万套。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龙芯的应用领域也将不断拓展。
“十三五”期间,龙芯开始用于电子政务的办公类信息化应用,软件生态初见成效,应用规模也达到了数百万套。 电子政务的应用,为龙芯的推广和普及奠定了基础。
“十四五”期间,龙芯在关键行业的业务类信息化应用中大展拳脚,教育、医疗、能源、交通、电信等场景不断扩展,迁移取代了大量原本的x86/Windows体系应用,形成了大量应用案例,规模达几十万套。 龙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加速了国产化替代的进程。
比如在郑州航空港区,300台龙芯服务器和近4000台龙芯终端已经落地,加速推进政务云规模化应用。 这充分体现了郑州航空港区对信创产业的大力支持。
“十五五”期间,龙芯将大力开拓开放市场应用,因为在龙芯看来,“生态是做出来的,不是跟出来的”! 龙芯将更加注重自主创新,积极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以满足市场需求。
胡伟武最后提出,经过20多年的发展,龙芯的硬件、系统、软件生态已经初具规模,接下来将围绕三个方面持续突破,争取早日完成独立于x86、Arm的自主信息体系。 龙芯的未来发展目标是实现完全自主可控,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
一是从政策性市场转向开放性市场,提高性价比。 龙芯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本控制,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以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
二是从技术补课转向生态建设,全面完善转件应用生态。 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是龙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三是从跟随性发展转向自主发展,重构整个产业链。 龙芯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才能真正实现独立自主。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孵化的高性能AI企业太初元基披露,将会获得龙芯IP授权,打造纯自主可控的算力系统及解决方案,联合攻关“卡脖子”关键技术,此外还得到了龙芯产业基金的战略注资。 这表明龙芯的自主可控技术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也为国产算力系统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