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腾讯研究院与北京邮电大学交互技术与体验系统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在北京邮电大学科技大厦联合举办研讨会,主题为“大模型赋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本次研讨会发布了一份同名研究报告,并邀请多位专家进行深入探讨,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苏森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传承意义,并指出大模型技术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他表示,学校将积极与腾讯等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探索大模型技术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应用,推动其创新发展。
腾讯集团副总裁、腾讯研究院总顾问杨健先生也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科技进步深刻改变了文化的形态和传播方式,大模型技术不仅是提升效率的新工具,更是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新动力。腾讯将持续与学术界和产业界携手,共同探索大模型技术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应用场景和发展路径,力求实现技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研讨会上,课题组负责人陈洪博士详细解读了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该报告深入分析了大模型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九大核心洞察,例如大模型在文化资源数字化、文化内容创作、文化传播推广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并探讨了大模型技术在传统文化全价值链上的赋能机理。此外,报告还提出了兼顾“守正”与“创新”两大目标的具体建议,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行路径。
腾讯相关负责人孙怡副主任还分享了腾讯在大模型文化科技创新方面的实践经验和思考。她强调,大模型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正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模式进行全栈式创新,重塑文化生态和传播格局,促进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专家研讨环节,与会专家们围绕大模型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专家们普遍认为,大模型技术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双向赋能过程。一方面,大模型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诸多难题;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也为大模型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灵感和动力。 这种结合需要在技术创新和文化保护之间取得平衡,需谨慎处理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文化偏差等问题。
此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北京邮电大学与腾讯研究院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探索大模型技术在传统文化领域的应用,推动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