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鸿沟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弥合城乡教育差距,清华大学计算机系AIGE研究中心与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事业部(SSV)数字支教实验室强强联手,在企鹅支教平台正式推出人工智能通识公益课程,为偏远地区的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科技世界的大门。
此次合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建立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AIGE研究中心深厚的科研积累之上。早在2024年底,该研究中心就已联合清华大学出版社及清华大学附中教育集团,成立了清华大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研究项目组,旨在构建一套贯穿小学、初中、高中的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体系。该体系目前已初步完成,并将于4月中旬正式出版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版本的《人工智能通识》读本,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供系统化的学习内容,而此次在企鹅支教平台上线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正是基于该体系的小学版内容。
该课程采用创新的“双师课堂”模式,由经验丰富的志愿者讲师通过线上平台进行授课,同时配备本地教师在现场组织学生参与互动。 这种模式充分考虑了偏远地区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输送到乡村学校,确保学习效果。
截至2025年3月14日,数据显示这一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已覆盖全国6个省及直辖市,深入24个州市、67个区县,成功落地于202所学校,惠及超过7000名学生。 甘肃省的表现尤其亮眼,共有94所学校、134个班级参与。河北省、青海省和重庆市也分别有67校98班、29校30班和9校15班的学生受益。 这些学校大部分位于乡村地区,表明该课程在填补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课程团队汇聚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中小学教师,力求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据了解,该课程共计44节,目前正陆续上线。 这样的课程设置,既能保证知识的系统性,又能兼顾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便于他们理解和掌握。 此举不仅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AIGE研究中心与腾讯SSV广泛合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双方共同致力于推动教育公平、普及科技知识的重要举措。
这项人工智能通识公益课程的推出,无疑为偏远地区的学生打开了一扇了解人工智能的窗口。 通过这种创新的教育模式,孩子们有机会接触到最新的科技知识,拓宽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更重要的是,这或许能在他们心中埋下科技梦想的种子,激励他们未来为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这一合作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为教育公平树立了新的典范,也为科技赋能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未来的教育,必将更加注重科技的普及和应用,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平等地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