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平时有没有在小红书上刷到过这样的帖子——
“iPhone原相机秒变富士”、“小米徕卡也可以很富士”…… 稍微搜索一下,你会发现其他手机品牌也都有类似的调色教程。
不仅如此,像vivo和OPPO这样的手机厂商,敏锐地捕捉到用户对富士色调的偏爱,索性直接在系统相机中内置了富士胶片模拟滤镜。还有最近非常流行的胶卷相机APP,更是直接表明立场,想要哪种胶片质感,直接在滤镜库里挑选相应的机型即可。
真可谓是“万物皆可富士”了。
在众多富士胶片模拟中,最受欢迎的估计要数富士NC(Classic Negative 经典负片)了。
因为它色彩饱和度较低,对比度较高,画面柔和,观感舒适。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人物肤色看起来更自然,轻微的颗粒模拟还能弱化皮肤瑕疵,即使随手一拍,也能获得不错的照片效果。
正如文章开头提到的vivo,其最新的vivo X200s和vivo X200 Ultra两款手机就在系统相机中内置了负片滤镜;而OPPO则是在欧加全系,甚至包括真我的大部分机型中,都配备了CC、NC和NH这三款滤镜。这些厂商的举动,无疑是对用户需求的积极响应。
与此同时,小红书上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富士色调的手动调色教程,市面上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模仿富士胶片模拟的APP。这些方法本质上都是通过探索一套算法和参数,尽可能地向富士的色彩风格靠拢。这也反映了用户对于经典胶片色彩的怀旧情结,以及对于手机摄影个性化的追求。
笔者也很好奇这些手法的实际效果,因此拿手头的设备进行了简单的对比测试:手机厂商预置的滤镜、按照小红书教程手动调整的参数、以及第三方APP模拟的效果,它们之间真的存在很大的差异吗?
OPPO X8S+、vivo X200s、iPhone16、富士 XM5
先来个结论,节省大家的时间:
富士的胶片模拟并非简单地套用滤镜,而是基于一套他们独有的色彩科学。尽管几种方案在效果上都能达到富士的七八成功力,但在色彩的层次和过渡,以及画面的颗粒感等方面,富士的表现无疑更加细腻。这说明了富士在色彩调校方面的深厚功底,以及技术壁垒的存在。
以下分别是富士XM5 NC胶片模拟、iPhone DAZZ APP、OPPO NC滤镜、vivo负片滤镜、iPhone原相机、iPhone手动调整的效果对比:
用一个不太严谨的比喻,富士这套基于数码成像的胶片模拟,其内部复杂的色彩映射和调色倾向,就像可口可乐的配方一样。
市面上虽然有很多竞品都能模仿出类似的口感,但始终无法做到完全一致。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富士在胶片模拟领域拥有如此高的地位。
以下分别是:富士 XM5 NC 胶片模拟、iPhone DAZZ APP、OPPO NC 滤镜、vivo 负片滤镜、iPhone 原相机、iPhone 手动调整的效果对比
更重要的是,这些“平替”方案并非万能,要么费时费力,需要手动琢磨,要么需要额外付费。
先来看看OV两家手机厂商的系统相机内置滤镜,它们最大的优势在于即开即用,功能全面,可以满足快速抓拍的需求。
例如,即使手机在锁屏界面开启相机,也能保留之前的拍照设置,如曝光补偿和画面比例等,无需重复调整。这对于需要快速记录场景的用户来说非常方便,省去了设置调整的时间成本。
此外,这些滤镜还可以叠加在Live Photo、人像模式或视频拍摄上;拍摄后,如果需要后期调整,可以直接在系统相册中修改参数,修改不满意还可以一键还原。
系统相册中的其他功能,如添加水印、裁剪比例、AI去除路人以及消除反光等,也可以应用于叠加滤镜的照片,进一步提升了使用的便捷性。
但同时,这个方案也存在一些优化的空间。
根据笔者的使用体验,OPPO的成片饱和度偏低,风格化效果不够强烈,有时还会过度提亮画面,需要手动降低EV值;vivo则给人一种数码感较重的感觉,仔细观察成片的颗粒感不够明显,建议切换到vivo的街拍模式,并适当降低曝光,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总而言之,想要达到更理想的富士胶片效果,仍然需要进行一些手动调整,这体现了手机厂商在算法调校方面的差异。
以下分别是:富士 XM5 NC 胶片模拟、iPhone DAZZ APP、OPPO NC 滤镜、vivo 负片滤镜、iPhone 原相机、iPhone 手动调整的效果对比
总而言之,即使使用OV两家的手机,想要获得更接近富士的色彩效果,仍然需要用户进行一定的后期调整。
接下来看看小红书上的手动调色教程。它的优势在于零成本且不挑机型,但缺点是调色方案的通用性较差,而且操作繁琐。由于不同手机的色彩表现存在差异,完全照搬参数很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具体来说,许多参数都是针对晴天拍摄场景设定的。在阴天拍摄的情况下,如果直接套用这些参数,得到的色调会显得非常奇怪。因此,用户很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参数进行精细的微调。这无疑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也对用户的调色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说明,简单的参数套用并不能完全还原富士的色彩魅力,理解其背后的色彩逻辑才是关键。
以下分别是:富士 XM5 NC 胶片模拟、iPhone DAZZ APP、OPPO NC 滤镜、vivo 负片滤镜、iPhone 原相机、iPhone 手动调整的效果对比
安卓手机用户如果想要让所有照片都带有富士胶片模拟的效果,就必须一张张手动调整,或者为了批量调色,还需要额外下载其他App,这也增加了使用者的操作成本。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DAZZ或者MIX滤镜大师之类的第三方APP。虽然它们大多会提供免费的滤镜供用户使用,但如果想对通过这些滤镜拍摄的照片进行后期手动参数调整,很可能需要付费购买会员才能解锁相关功能。
例如,DAZZ Pro会员的年费为35元,永久购买则需要88元。
但是,就富士NC胶片模拟风格而言,反而是DAZZ这样的第三方APP模拟出来的效果最为逼真。笔者询问了身边的同事,不少人都认为DAZZ的表现甚至比富士更像富士!此外,DAZZ还提供了更多种类的胶片滤镜供用户选择,难怪敢于采取收费模式。这从侧面反映了第三方APP在特定领域的技术优势,以及用户对于高质量滤镜的需求。
以下分别是:富士 XM5 NC 胶片模拟、iPhone DAZZ APP、OPPO NC 滤镜、vivo 负片滤镜、iPhone 原相机、iPhone 手动调整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