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制程”迷思,华为云算力效能凭何直追英伟达?
在当下全球科技界,芯片制程工艺的领先与否,常常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企业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尺。从7nm到5nm,再到更前沿的3nm,每一代工艺的突破都牵动着业界的神经。然而,当我们聚焦于人工智能算力这个日新月异的领域时,一个令人瞩目的声音却打破了这种“制程至上”的论调。
近日,华为云CEO张平安在一次公开场合的发言,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视角。他明确指出,“芯片制程非核心”,而华为云在算力效能方面,竟然实现了对英伟达H20芯片3倍的超越。这无疑是一记重磅炸弹,引发了业界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AI算力竞争的本质。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内容无关)
1. “制程”并非唯一,效能才是王道
长期以来,芯片的先进性往往与制程工艺紧密挂钩。更高的制程意味着更小的晶体管尺寸,从而带来更高的能效比和更强的性能。这在通用计算领域确实是重要的发展方向。然而,在AI大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阶段,对算力的需求呈现出爆炸式增长,需求的复杂度也远超传统计算。
张平安此次发言的核心观点,正是抓住了AI算力的“痛点”。他强调,AI算力的真正价值,体现在“效能”上,即单位时间内能够完成多少计算任务,以及在完成这些任务时,能源的消耗和成本。从这个角度来看,单纯依赖先进的制程,而忽视整体架构的设计和优化,可能无法完全满足AI时代的算力需求。
事实上,AI算力的效能,不仅仅取决于芯片本身的物理属性,更涉及到硬件架构的设计、软件框架的优化、以及系统资源的调度等多个层面。华为云在这一领域所取得的突破,很可能正是源于其在这些“非制程”因素上的深耕。
2. 华为云的“三倍”凭证:架构与生态的协同
“算力效能达英伟达H20芯片3倍”,这一数字的背后,绝非空穴来风。虽然华为云并未透露具体的技术细节,但我们可以从其过往的布局和战略中窥见端倪。
a. 自主研发的AI芯片与昇腾系列: 华为多年来在芯片领域持续投入,其昇腾系列AI处理器,正是为了满足AI计算的特殊需求而设计。昇腾系列并非简单的堆叠晶体管,而是采用了面向AI计算的全新架构,例如其达芬奇架构(Da Vinci Architecture),针对张量计算、矩阵乘法等AI核心运算进行了高度优化,在指令集、数据通路、内存带宽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内容无关)
b. 融合的算力底座: 华为云提出的“算力网络”概念,强调的是算力的泛在、融合和弹性。这意味着,华为云不仅仅提供单一的计算节点,而是将CPU、GPU、NPU(如昇腾)、DPU等多种算力单元进行高效的融合与调度。这种融合算力,能够根据不同的AI模型和任务需求,动态地匹配最合适的算力资源,从而实现整体效能的最大化。
c. 软件栈的深度优化: “好马配好鞍”。华为云在Aire(Aether)AI平台上,不仅提供底层的硬件支持,更在AI框架、算子库、模型库等软件层面进行了深度优化。例如,其MindSpore深度学习框架,被设计成一款全场景、易开发、高能效、可扩展的AI计算框架,能够充分发挥昇腾系列硬件的性能潜力。软件与硬件的“软硬协同”,是提升AI算力效能的关键。
d. H20的定位与比较: 需要注意的是,英伟达H20并非其最顶级的AI芯片(如H100),而是定位在面向国内市场的,符合部分合规要求的AI加速卡。尽管如此,H20依然是英伟达在AI领域的重要产品。华为云取得3倍的算力效能超越,所针对的是特定场景下的性能对比,这反映了国产AI算力在特定维度上的飞跃。
3. 创新何以发生?开放与生态的基石
张平安的发言,不仅仅是对华为云自身实力的自信展示,更是对整个AI产业发展方向的深刻洞察。芯片制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有限的计算资源,通过创新的架构设计和软件优化,最大化地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华为云此举,也传递出一个信号:在AI算力领域,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一维度的“军备竞赛”,而是趋向于更全面、更具生态竞争力的发展模式。
- 开放的生态系统: 华为云一直强调其开放的生态战略。通过与开发者、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构建起一个繁荣的AI应用生态。这不仅能够加速AI技术的落地,也能够通过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反馈,驱动自身算力技术的不断迭代与优化。
- 面向未来的布局: 华为云的算力布局,并非仅仅关注眼前的模型,而是着眼于未来AI技术的发展趋势。对通用算力、AI算力、高性能计算等多种算力的融合与协同,预示着一个更加强大和灵活的算力基础设施正在到来。
4. 展望:算力新格局的启示
华为云CEO张平安的这番表述,无疑为当前AI算力领域的竞争格局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提醒我们,在追求极致性能的同时,不应忽视了算力效能、架构创新、软硬协同以及生态构建的重要性。
“制程非核心”的论断,或许显得有些“叛逆”,但在AI算力这个高度复杂和快速演进的领域,它恰恰点出了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未来,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乃至全球的AI算力发展,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更具创新性的格局。华为云的这一“三倍”超越,无疑是这一新格局中一个值得深思的注脚。
(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内容无关)
这不仅是华为云的技术实力证明,更是对整个AI算力发展方向的一次重要引导。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类似华为云这样的中国科技力量,在AI算力领域贡献出更为亮眼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