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导演的新作《山海奇境之劈波斩浪》在预告片获得了60万全网浏览量后,正片终于上映,并在快手平台迅速收获了超过1000万的播放量。
这部短剧讲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少年为了救出被掳走的母亲,勇闯海底,最终与boss决战并取得胜利。这种“勇者斗恶龙”的简单故事框架并非其引人注目的关键,而是这部短剧从剧本到分镜、从概念图到最终视频呈现,甚至配乐,都由AI工具生成。
通过短剧最终呈现的水神火神、惊涛骇浪以及各种山海经怪物,我们可以感受到:可灵大模型作为目前AI生成视频领域的领头羊,其生成能力已经超越了以往AI视频常被诟病的PPT感。我们能够看到场景中人物的连贯性,告别了以往AI视频中人物动作不连贯的尴尬,例如曾经的“威尔·史密斯吃意面”现象不再出现。
然而,强大工具的使用还需要使用者具备相应的能力。陈坤在过去20多年的工作经验中,一直担任着综艺和大型晚会的导演及监制,包括《好声音》、《这就是街舞》等知名节目。直到2023年下半年,他开始关注AI领域,并注意到PixVerse等AI工具的出现,意识到AI影视的可能性。
陈坤的关注也并非没有“害怕错过”的心理因素。在投入数亿资金制作综艺节目的时候,抖音和快手悄然兴起,他并未重视。然而当短视频彻底颠覆长视频后,他才意识到短视频领域已经挤满了头部玩家,难以容纳更多新的参与者。他不能在AI时代再次出现这种错失良机的情况。
目前,陈坤的公司星贤文化已经完成了融资,他认为AI影视至少在TVC和短剧领域已经跑通了商业化模式。
以下是陈坤与36氪的对话——
Q:让我们先来聊聊《山海奇境》吧。和火爆全网的预告片相比,我们将在成片中看到哪些新内容?
A:预告片只是展示了一些精彩的镜头,成片将呈现一个完整的故事。虽然“劈山救母”的故事比较简单,但从视觉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这部短剧不再像以前那样像PPT一样生硬。人物对话部分也包含了一些表演元素,人物可以微微转头,身体也有一些起伏。
Q:在制作这部AI短剧的过程中,您使用了哪些AI工具?在制作流程中,哪些环节可以由AI完全接管,哪些环节还不能完全交给AI?
A:AI参与最多的环节是传统的“实际拍摄”。在传统影视制作中,实拍组包括导演、摄像、灯光、音响、服装、化妆、道具、艺人、场务等,可能会有几百人。此外,AI也负责后期特效,这些工作以前需要庞大的后期特效团队完成。除此之外,在前期剧本创作中,我也使用了一些AI辅助工具,但需要注意的是,AI只能起到辅助作用,无法进行原创,因为目前的AI只能进行“有中生有”,无法做到“无中生有”。
在文生图阶段,我会使用Midjourney等工具,在图生视频阶段,我會使用可灵和Pixverse。
Q:在图生视频的过程中,您平均需要抽卡多少次才能获得一个可用的画面?
A:这个没有固定的次数。例如,片中有一个水神和火神打架的画面,我们抽了几百次,都没有抽到特别好的,最后用的画面我也不是很满意。这说明目前的模型对于动作交互的理解和表现能力还不是特别强,无法与传统的影视制作相媲美。
但也有一些好的画面,比如预告片中有一个水神共工从山里站起来的镜头,这个镜头一共只抽了不到10次,就有四五条可用的素材。
Q:如何提高抽卡的成功率?
A:可以通过对图像进行局部修改,或者使用垫图的方式。
Q:目前AI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替代人工?
A:为什么很多人都在喊“人工智障”?我认为是他们对模型运行机制的了解不够。比如当前的大语言模型,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人工智能。真正的人工智能应该能够理解我的指令,生成一个与山海经相关的剧本,包括《山海奇境》这个剧名,以及每个脚本的细节。但现在的AI还做不到。
原因在于,现在的大模型只是将你的问题转化为提示词,从数据库中检索与该提示词标签匹配的答案,然后将这些答案组合成一个答案反馈给你。你可以要求它给出20个答案,但前10个答案一定比后10个好,因为这是一个优选的过程。就像我之前说的,它只能“有中生有”。因此,你只能将它视为一个工具,不能过度依赖它。
Q:如果AI能够做到“无中生有”,我们还需要专业人士吗?
A:即使AI能够做到“无中生有”,它也并非按照人类的“无中生有”逻辑。人类画画的逻辑是轮廓和颜色,而AI则是一个去噪的过程,就像一个近视眼患者逐渐看清一幅画。因此,二者的创作原理本身就不同,它们带来的审美体验也必然不同。
现在也有一些一键式生成视频的AI工具,但它们相当粗糙。就像木桶理论,一个木桶的盛水量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但目前一键式AI视频的问题是,每块木板都很短,根本无法形成一个木桶,只是一个碟子,因此现在做这种工具是没有意义的。
Q:但即使有这样强力的“木桶”出现,电影行业专业人士生成出来的视频和普通人生成的还是会天差地别。
A:现在张艺谋导演能用到的所有设备,只要我有钱,我也可以买到,但我们最终做出来的东西还是完全不同的。AI永远只是一个工具,我认为这一点在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专业人士生产出来的东西和小白没有区别,那就意味着AI已经超越人类了。设想一下,如果存在脑机接口,并且AI生成的速率比人类思考的速度还要快,那就意味着人类永远走不出这个虚拟世界,因为铺路的速度甚至超过了走路的速度。那就没有讨论的必要了,艺术也将不复存在。
Q:想要追平传统影视的效果,AI还需要做到什么?
A:人物一致性、场景一致性、人物表演和动作交互。其中,人物和场景一致性指的是,这个镜头中的人物和场景要与下一个镜头保持一致,这非常依赖大模型对三维空间的识别能力。
Q:您现在做AI短剧和您此前做传统影视,感受上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A:我认为未来的AI时代可能会造就很多超级个体,你只要掌握了一些技能,就能做出一部相当不错的影视作品,这在以前是完全做不到的。
Q:您作为导演,已经有了很多成熟的作品,为什么会如此努力地追随AI影视的变革?
A:因为我错过了短视频颠覆长视频的浪潮。当时我正在做一个综艺节目,投资了数亿资金,抖音出现了,我随意看了看,只看到小姐姐拿着手机跳舞,所以我并没有放在心上。当意识到长视频的“楼塌了”时,我再去看已经无法理解短视频的运营逻辑了,所有赛道也都已经被头部玩家占据。
而现在我认为AI带给影视行业的变革可能比上一波颠覆更加彻底,所以我才如此努力地去学习了解新技术。目前AI技术远未达到顶峰,我们只能努力保持作品内容的领先性,期待大量商业化机会爆发的时刻,我们会成为第一批进入“桃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