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遥领先,没有对手。重重壁垒,前路迷茫。
再次定义旗舰性能
上周,大疆正式发布了旗舰消费级无人机Mavic 4 Pro,在诸多性能上都再次定义了旗舰标准。这款无人机最大的亮点在于其配备了全球首款360度旋转云台,能够实现全方位的倾斜、滚动以及垂直拍摄,极大地拓展了拍摄的可能性和灵活性。
影像系统无疑是此次升级中最为显著的部分。Mavic 4 Pro搭载了包含1亿像素4/3 CMOS哈苏相机的三摄系统,支持6K/60fps HDR视频录制,并且所有镜头都支持10-bit D-Log等专业色彩配置文件。这种配置直接将消费级无人机的画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出色的影像创作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大疆正是哈苏的母公司。早在2017年,大疆就正式成为了哈苏的控股股东。这一战略收购为大疆带来了宝贵的影像技术资产,使得双方的影像部门能够进行深入的协同研发。从Mavic 2 Pro开始,大疆的高端无人机就开始搭载与哈苏联合设计研发的相机,充分体现了双方在技术上的深度合作。
Mavic 4 Pro的飞行性能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最高飞行速度提升至90公里/小时,最大传输距离达到了30公里;同时,配备了96Wh电池,续航时间也达到了51分钟,这使得Mavic旗舰机型的续航能力甚至可以媲美Mini系列。
在智能化方面,这款旗舰无人机也进行了显著的升级:Mavic 4 Pro配备了六个高性能低光鱼眼传感器,灵敏度高达0.1 lux,结合双处理器,实现了在低光环境下的全向避障。即使是在接近黑暗的条件下,前向激光雷达也能检测到障碍物并迅速制动,从而确保飞行安全。
唯独屏蔽美国市场
这样一款性能卓越、几乎没有直接竞争对手的无人机已于5月13日在全球各大市场发售,在中国市场的定价为人民币13888元起。然而,Mavic 4 Pro的首发市场包括英国、欧盟、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加拿大,却唯独没有美国。大疆公关部门向媒体确认,Mavic 4 Pro暂时不会在美国发售。“我们正在评估市场情况,暂时无法确定美国上市时间。”
这一消息无疑让美国的无人机爱好者感到失望:他们暂时无缘体验到Mavic 4 Pro带来的全新体验。一位美国网友在TikTok上留言称,自己已经存了七个月的钱,准备了五千美元购买顶配版,现在却不得不面对失望的现实。
还有评论说,“美国现在已经沦落为第三世界,只有第三世界国家才会有这样的待遇。”而其他国家的大疆用户则纷纷晒出自己随时可以购买到的Mavic 4 Pro,进一步刺激和嘲讽了美国用户。“美国已经不是自由市场了,”有用户评论道。
对大疆来说,做出这一决定无疑也是非常艰难的。从首款产品开始,美国就是大疆最为关键的海外市场。这里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还拥有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体。无论从市场角度还是舆论角度来看,美国市场对一家消费电子产品公司都至关重要。而现在,Mavic 4 Pro却成为了他们第一款不在美国同步上市的旗舰产品。这种情况实属罕见。
大疆不仅没有公布Mavic 4 Pro的美元定价,甚至没有向美国主流媒体以及KOL网红提供评测机型,这暗示着短期内可能并没有在美国上市的计划,因为通常在产品上市之前,需要提前进行铺货,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营销预热。
更耐人寻味的是,这或许是大疆上个月才临时改变的主意。据美国媒体报道,在正式发售之前,B&H和Adorama等美国消费电子零售商已经有了小批量的备货。B&H甚至还发布了Mavic 4 Pro上市的新闻稿,这些都暗示着原本的计划是包括美国市场的。
而且,大疆还确认,Mavic 4 Pro已获得了FCC和TSCA证书,满足在美国市场推出所需的要求。显然,大疆原本是按照上市的节奏进行备货和筹备的,但最终却决定给美国市场踩下了急刹车。背后原因引人深思。
美国本是最大市场
那么,为什么大疆要主动放弃如此重要的美国市场呢?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之一。市场调研公司Market.us 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的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14.8亿美元,占全球市场近30%;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1.1亿美元,年均增长率(CAGR)约为10%。
美国市场之所以如此重要,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拥有庞大的消费电子爱好者和航拍爱好者用户群体,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无人机在美国在航拍、娱乐、农业、房地产和公共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美国在技术创新和监管法规方面也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美国也是大疆最大的市场之一。由于大疆是一家非上市公司,他们并不需要公布财务数据,因此我们只能通过第三方机构的数据进行估算。行业机构RMC去年年底预计,大疆在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据着近90%的市场份额,而在美国市场的份额也接近80%。虽然美国市场也有其他的无人机公司,但在消费级这个细分领域,几乎是大疆一家独大。
按照外界对大疆年营收超过40亿美元的估算推算,美国市场每年至少为大疆贡献10亿美元的营收,占其全球市场的四分之一。而且这还是在过去两年大疆在美国市场遭遇多重壁垒的情况下,如果追溯到2022年遭遇封杀之前,这个数据还会更高。
显然,在正常情况下,大疆是绝不会轻易放弃如此重要的美国市场的。但这一次,他们却选择了主动退却。为什么呢?答案或许也是显而易见的,美国政府设置的诸多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让大疆决定暂时踩下刹车,观察局势变化后再做进一步的决定。这种策略体现了企业在复杂国际环境下的谨慎态度。
关税压力无法回避
关税显然是最为现实的担忧因素。在过去几个月的贸易摩擦中,美国政府给予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关税豁免的待遇,因为美国在这些日用消费品的组装上严重依赖中国。如果严格征收关税,不仅像苹果这样的企业巨头会遭受巨额损失,民众也会因为价格上涨而产生不满。
然而,无人机、照相机、摄像机、镜头等影像设备并不在美国政府的关税豁免之列,这使得它们成为了贸易争端的直接受害者。大疆、徕卡、索尼、富士、腾龙等主要厂商都被迫大幅上调了在美国市场的售价,或者暂停供货以观望形势变化。
大疆已经在美国市场进行了两波大幅涨价。以最受欢迎的Vlog机器Pocket 3为例,上个月从519美元涨至619美元,然后这个月又升至799美元。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价格上涨了280美元,涨幅高达54%。值得注意的是,大疆的涨价举措只针对美国市场,显示了关税政策对其运营的直接影响。
售后保修失去意义
关税的影响不仅限于大疆向美国出口无人机,甚至还波及到了美国用户的保修更新计划。这主要是因为大疆的保修与更换服务都在中国进行,因此返还给美国用户的设备需要重新通过美国海关,这便产生了额外的关税。
一位来自德克萨斯州的用户反映,他的DJI Mini 3摔坏后,通过DJI Care更换了机器,但却收到了863美元的关税缴纳通知。另一位用户花了120美元将自己的无人机送修,结果寄回来的时候却收到了一张1200美元的关税通知单。类似案例屡见不鲜。
显然,按照目前的关税政策,大疆的保修以及换新服务已经完全失去了意义。除非对其售后体系进行重大的调整,例如将服务转移至美国本土进行,否则大疆将无法正常向美国市场提供售后服务。针对这一问题,大疆公关部门表示,暂时无法对此做出回应,这或许也暗示了问题的复杂性。
主打“德国品质”的徕卡,其旗下的Dlux 8便携相机是在中国组装完成的,诸多相机电池也是在中国生产的。因此,受到中美关税的影响,徕卡将一块备用电池的价格从200美元上调至380美元,闪光灯的价格从560美元上调至1065美元,Dlux 8的价格更是从1595美元直接上涨至2790美元。
即便在贸易双方的局势有所缓和之后,徕卡相应地对部分产品进行了降价调整,但降价后的价格水平依然明显高于4月份的价格。例如,Dlux 8在降价875美元之后,售价仍然高达1915美元,高于最初的定价320美元。徕卡手机手柄Lux Grip的价格从最初的329美元上涨至625美元之后,现在降至395美元。
并且,徕卡方面还表示,未来他们会根据关税情况的未来变化而动态地调整定价。“随着关税形势的发展,徕卡相机北美公司将继续评估并相应调整定价。”而更为“无辜”的是加拿大用户,因为徕卡在加拿大的市场定价完全跟随美国市场,因此加拿大的用户也不得不承受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
除了大幅涨价之外,一些厂商还选择暂停向美国市场供货,等待贸易谈判的结果。从富士到索尼,再到游戏主机厂商任天堂,诸多热门产品都出现了断货的情况。
封杀政策步步推进
然而,与其他厂商不同的是,大疆在美国市场面临的困境不仅仅是关税政策,还有更加严峻的非贸易壁垒。这些障碍使得大疆的处境更加艰难。
在过去的几年间,作为一家来自中国的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巨头,大疆已经被美国政府视为“国家战略安全威胁”,并不断遭到美国政府一波又一波的定向打击。美国针对大疆的限制和打压呈现出逐步升级的态势,涉及舆论、技术和市场准入等多个层面。
在舆论层面,早在2017年,美国国土安全部就发布警告,声称中国无人机可能给美国带来数据安全风险。从2020年开始,美国内政部和国防部先后以“安全风险”为由,将大疆的无人机列入采购黑名单。2022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从法律层面禁止联邦政府机构采购中国制造的无人机。
在技术制裁方面,2020年,美国商务部将大疆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从美国采购芯片和软件等核心技术,但并未完全禁止其产品销售。到了2022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禁止大疆无人机使用部分频段,影响了部分政府和企业的采购。
然而,这些举措并没有对大疆的业务和市场份额带来明显的冲击,该公司依然在美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真正具有威胁性的是立法全面禁售中国无人机的法案。从2023年开始,美国两党议员提出法案,计划将所有中国无人机列入禁售清单,包括民用市场。此外,该法案还计划由FCC永久性地将中国无人机“拉黑”,切断其在美国的通信服务。
这项法案最早于2023年提出,去年重新提交,今年将进入审议阶段。考虑到两党议员目前并没有公开提出反对意见,通过的可能性不容忽视。如果这项法案最终获得通过,大疆、道通、昊翔等中国无人机厂商将不得不全部退出美国市场。
海淘购买无法保修
事实上,即便美国尚未正式实施禁售的政策,也在通过各种非贸易手段对大疆进行限制。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美国海关一直在扣留大疆的产品,严重拖延正常的清关流程。在官方网站购买无人机的美国用户,通常需要等待数月才能收到机器。大疆方面表示,他们正在积极地与美国海关进行沟通,努力消除误解。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的无人机高端用户暂时无法购买到Mavic 4 Pro。那么,通过海淘购买呢?大疆美国官方表示,并不建议用户在海外购买后带回美国使用。因为一旦出现意外或者故障,大疆美国将无法提供保修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