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宣传判刑2年!车企转战安全,智能驾驶宣传退潮

Rain科技4月26日消息,针对国内智能驾驶宣传中存在的乱象,工信部近日发布通知,对车企的智能驾驶宣传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和界定。 此举旨在引导行业健康发展,避免夸大宣传给消费者带来误导,从而造成潜在的安全风险。

工信部的通知明确提出了四点核心要求,旨在规范车企的行为:

首先,企业需要充分、全面地开展组合驾驶辅助功能的测试和验证,确保这些功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充分的测试是保障用户安全的基础,也能够提升企业对自身产品的自信。

其次,车企必须明确告知用户系统功能的边界和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安全响应措施。 这有助于驾驶员清晰了解在哪些场景下可以安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以及在紧急情况下系统会如何反应,从而避免过度依赖。

第三,严禁车企进行夸大和虚假的宣传,必须严格履行告知义务, 确保消费者能够准确理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功能和局限性。 虚假宣传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更可能造成消费者的预期与实际体验不符,进而引发安全问题。

第四,车企要切实承担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 不断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安全水平。 这意味着企业不仅要保证量产车型与测试车型在功能和安全性上的一致性,还要持续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能。

随后,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官方公众号也发文强调了虚假宣传的法律后果。 若因虚假宣传造成严重后果, 例如引发交通事故导致人员伤亡,相关责任人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面临最高两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的处罚。 这无疑给那些试图通过虚假宣传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车企敲响了警钟。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张进华也发表文章,对上述规定进行了解读。 他特别提到,针对部分车企滥用 “L2+” 概念、违规演示脱手操作等乱象,明确禁用误导性的自动驾驶表述,并重申了 “组合驾驶辅助 ≠ 自动驾驶” 的核心观点。 张进华主任强调,企业应发挥主体作用,避免误导宣传导致驾驶员分心,同时要确保产品质量可靠,切勿触碰法律红线。

在如此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国内车企的宣传策略已经开始发生明显转变。 例如在近期的上海车展上,各大车企在智能驾驶辅助方面的宣传与两个月前相比,风格已截然不同。

曾经频繁出现的 “智驾”、”高阶智驾”、”无限接近L3″、”全场景”、”零接管” 等描述智能驾驶辅助功能的标语已经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更为谨慎的 “智能驾驶辅助” 这一表述。 甚至有企业在发布会上介绍相关功能时,都会刻意多次强调 “辅助” 的特性,以避免给消费者造成误解。 这种转变反映了车企在监管压力下,更加注重合规和风险控制。

多位车企高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夸大或过度宣传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容易导致消费者对其功能边界产生误判,从而引发潜在的安全隐患。 “因此,相关部门对驾驶辅助宣传进行规范管理是一件好事, 这有助于推动行业发展从激进转向更理性。” 这种转变对于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总的来说,工信部和公安部的一系列举措,标志着监管部门对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安全的高度重视。 这不仅是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安全,也是为了引导整个行业走上更加健康、理性的发展道路。 在新的监管框架下,车企需要更加注重技术研发和产品质量,避免过度营销,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虚假宣传判刑2年!国内车企开始不宣传智能驾驶:比谁的车更安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可联系本站进行审核删除。
(0)
Rain科技Rain科技
上一篇 5天前
下一篇 5天前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欢迎来到AI快讯网,开启AI资讯新时代!